我讀『The Pleasure of Finding Things Out 費曼的主張』

這幾年,只要是掛上了“費曼﹙Richard P. Freynman ﹚”就是書店排行榜的常勝軍。我一向是不買排行榜的帳,只喜歡到書店翻翻看看,買真正我有興趣的書;這本書也不知道是哪裏冒出來的,躺在我的床頭好一陣子,都被擠到書堆底﹙我的專屬排行榜,嘿嘿^^﹚了,趁著過年前的大掃除,才又重見天日。

這本書的內容,主要是費曼的演講內容側錄,加上已經在其他以費曼為名的出版物發表過的文章,就成了費曼的“主張”?不過,“誠實、獨立思考、不知為不知”這樣的信仰是不會錯的!

推薦其中一篇:“仰看羅沙拉摩斯-反官僚作風主張”;1942年,費曼在美國新墨西歌州羅沙拉摩斯﹙Los alamos﹚參與“曼哈坦計畫﹙Manhattan Project﹚”為美國軍方研發原子彈,當時他的夫人,阿琳,因肺病住在阿布奎基﹙Albuquerque﹚養病;礙於保密政策,所有人的信件都要經過嚴密的篩檢,以免機密外洩;但,夫妻之間“不能說的秘密”該怎麼傳達呢?費曼與夫人發展出一套兩人才知道的密碼,就像一條透明的線,一頭是執線捲的人,另一頭是風箏,將兩人緊緊相繫。即使,後來阿琳離世,在費曼的心中,這套密碼還是一樣繫者在另一個世界的阿琳﹒﹒﹒

茫茫人海,戀人以何為繫?斯若是。

2008/03/13

我讀『The Rule of Four 四的法則』

學理工的我,對中古世紀歷史、宗教、政治、美術所知有限。這本書,在前三分之二,花了極大的篇幅在描寫四個主角之間的關係,以及其連帶的人際網,加上對探索對象的時空背景交代,還要照顧故事主軸的抽絲剝繭,閱讀起來,我有種沉重的,強烈的停滯感,無法如預期中的順暢閱讀,總是兩三頁後,罷手!

到了後三分之一,沒有什麼驚人的法則揭露與巧妙的安排,草草結束,不免讓我覺得虎頭蛇尾,比較起來,兩位作者“說故事”的功力,要比起丹‧布朗﹙Dan Brown﹚的流暢,簡直是天差地別,達文西密碼﹙Da Vanci Code﹚可是讓我一口氣,從香港飛到阿姆斯特丹,再轉機到捷克布拉格,目不轉睛!

老實說,我並不喜歡這本書,除了揭露學術界的黑暗面,我只對其中一段有認同感 — 當主角的母親得知自己唯一的兒子捨棄一段真愛,選擇踏上與父親相同的一條不歸路,曾憂心地,以親身切膚之痛,加以勸阻:“選擇一個能以愛為回應的目標,是幸福的。”

只有人,才能以愛為回應,不是嗎?

2008/03/10

 
謎寫,寫謎 - Wordpress Themes is proudly powered by WordPress and themed by Mukkamu Templates Novo Blogg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