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大學參加話劇社開始,看舞台劇表演成了我的嗜好,『不能重來,每次演出都不一樣』是舞台劇對我的魅力,剛入社會時,是我最瘋的時候,但是演出的團體、劇碼與場地不多,我也維持差不多每一季看一場的頻率;現在,天天都有多個團體在台北各地演出,我卻沒有時間,上次看戲已是三、四年前的事了。
既然要看,選擇又多,選看果陀的十七年之癢,完全是衝著李立群。
沒有國家劇院的場次,只好就次好的國父紀念館﹙我個人的經驗是選擇第 10 排中間左右的位置,視線剛好稍微往下,三個小時下來,不致脖子酸澀,表情動作看得清楚,也不會仰頭吃灰。這次的位置也選在正中的攝影機旁。﹚。不是傳統的佔據整個舞台場地,而是製作了架高、僅 1/2 面寬的舞台,演出人數少的情況下,可以集中關注點,但是,買到最兩側的人,可能就不開心了。
十七年之癢講述一個中年男子不滿於“還蠻好的生活”,想藉由外遇提升生活層次,彌補遺憾。藉三幕表演,表達出男子對外遇的態度轉換過程:從談感情的精神外遇、心靈的解放過程到純肉體的外遇。
李立群的演出當然不在話下,節奏控制、流暢度、訊息清楚表達、舖梗技術等等,爐火純青,蕭艾與陳湘琪的演出精準到位不俗,但是,我對賴雅妍的表演,實在有微詞,她的演出只有聲音的變化,高音低音高音低音,讓人不耐,說話像是連珠砲,節奏快慢變化都沒有,感覺唸完就算了,更不用談肢體,我的哈欠也忍不住出現了。『這是讓新人練習嗎?』,『我花錢買票是來看戲,可不是來看人練習的!』。